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盛况,激荡起炽热的家国情怀与强烈的使命担当。师生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强国建设、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校党委书记季波表示,国强则民安,军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鲜明表达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国家“双一流”、河南“双航母”建设高校,河南大学承载着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在中原大地起高峰的重要使命,承载着1亿河南人民在家门口读好大学、享高水平医疗的殷切期盼,承载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现百年名校振兴的伟大梦想。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赓续和发扬八年抗战办学红色血脉,紧抓战略叠加机遇,践行“三个一切”“十个第一”等根本性理念,聚焦“强理振文、新工新医”办学新主线,推动“七个根本性转变”。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为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校长张锁江院士指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盛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振聋发聩,盛大的阅兵式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彰显了中国军事力量的跨越式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有力传递了中华民族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钢铁意志与大国志气。国力军力的强大,根基在人才,关键在创新。抗战时期,无数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以知识和信念投身救国事业,正是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真实写照。作为教育和科技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抗战科学家、教育家“爱国、创新、求实”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我们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和拔尖创新人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李平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回响不绝。回望历史,我们从抗战时期的辗转办学到新时期“双一流”建设,河大人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洪流。站在新百年振兴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记嘱托、奋勇争先,赓续文脉,聚焦“两高四着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锚定“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贯彻好“三个一切”“七个根本性转变”“十个第一”办学新理念,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久久为功,让百年学府的复兴之路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同频共振。
校党委副书记杨萌芽表示,认真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深受震撼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强调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阅兵式展现的国威军威更让我倍感自豪。这让我联想到学校在抗战时期的艰苦历程——师生抗战敌前办学,弦歌不辍,以教育救国铸就“山河弦歌”的不朽传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抗战先烈、学校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科技创新,引导师生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副校长苗雨晨表示,大会活动中震撼的场面和蕴含的伟大抗战精神,激励高校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强国有我”的志向。活动中众多国产现役主战装备的亮相,背后有着高校科研成果的支撑,凸显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和担当。目前,河南大学在季波书记和校长张锁江院士的带领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自觉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优化学科设置,积极布局新工新医专业,通过有组织科研,全力攻坚“卡脖子”难题,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河大智慧和力量。
副校长张向东表示,此次大会活动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励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随着祖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重返全国高校第一方阵,走向世界高等教育前沿的百年振兴梦也更加迫切。在季波书记和校长张锁江院士的带领下,我们要汲取伟大抗战精神的强大力量,聚焦“两高四着力”,着重内涵式发展,艰苦奋斗,知行笃新,勇毅前行,继续发扬“自信、拼搏、开放、创新”的新时代大学精神,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新跨越,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副校长乔梁表示,观看了气势磅礴的阅兵盛会,内心深受震撼,久久不能平静。人民军队一个个坚毅的面庞、一款款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无不诉说着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这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示。作为河南大学的一员,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校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智慧、传承精神、塑造未来的神圣职责。我们要把观看阅兵激发的爱国热情和强国之志,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去,弘扬“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砥砺前行,为培育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而奋斗不息,不负伟大时代。
副校长张礼刚表示,回顾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1945年至2025年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我们国家完成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跨越!我们生逢其时,经历了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两次跨越。这次阅兵可谓强起来的重要标志,也吹响了接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党中央统筹谋划,确立并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强国路上,河南大学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锚定实现“七个根本性转变”,思国家需、做国家事,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顶天立地的高端人才队伍,培养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河大力量。
副校长薛波表示,当80响礼炮如惊雷般划破长空,当徒步方队以最昂扬的姿态走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当我国新一批高超声速导弹并行通过观礼台,当最先进的战机按模块化编组掠过苍穹,我们在阅兵场上看到的不仅是我国军队装备的更新换代、作战理念的革命性变化,更是一个民族从“山河破碎”到“国泰民安”的历史性飞跃。此次阅兵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国家强大的实力和强劲的民族凝聚力,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适合基本国情、符合人民意愿、顺应世界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接下来的强国建设中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勇挑重担,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副校长白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威武雄壮的阅兵盛典,有力彰显了8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伟大成就,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自豪。百年河大历史,是一部爱国报国、追求进步的历史。在日寇入侵、山河破碎的危难时期,河大师生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坚持敌前抗战办学,赓续文化命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记领袖嘱托,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河大支撑。
校长办公室主任李鹤翔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深远现实启示,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我们将以伟大抗战精神为动力,以刚刚召开的暑期发展战略研讨会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学校2025年十大重点任务,持续提升统筹协调、综合管理、督查督办、服务保障和依法治校的能力水平,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为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新跨越、百年名校振兴梦想贡献全部力量。
干部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韦胜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催人奋进,彰显了对艰辛历史的深情回望、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对发展大势的深远洞察。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将立足岗位职责,发挥好党建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奋进,用担当诠释忠诚,用笃行注解实干,以继续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事业提质进位、创新突破。
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黄鑫表示,观看阅兵盛典,让我倍感振奋和自豪。进入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党委统战部要聚焦政治引领、人才强基和服务大局等核心任务,深化校地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统战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推动我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统战力量。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师张文凯表示,从抗战时期的英勇不屈到今天的现代化强军,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作为,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教师柯小龙表示,这场盛大的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致敬,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将这份精神财富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在铭记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凝聚力,激发科技报国、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把今天的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将抗战精神有机融入专业教学,致力于培养政治过硬、技术精湛的新时代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沈贺表示,观看这场盛大的阅兵,深感震撼心绪难平,也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一是要将“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将其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强大动力,引导青年学生从抗战胜利回响中汲取时代力量。二是将这段历史融入思政课,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明白今日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三是将80年来的发展成就融入思政课,引导青年学生珍爱和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增强家国情怀与历史使命感,使之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药学院教师刘玲表示,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受阅队伍迈着铿锵步伐踏过广场,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荣光在眼前交织,令人心潮澎湃。作为新时代青年教师,传承抗战精神自不待言。在实验室里攻克科研难题,是对“百折不挠”的践行;在学习中深耕专业知识,是对“自强不息”的延续;在生活中传递正能量,是对“团结一心”的传承。让我们勇毅前行,从自身做起,为学校“双一流”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2025级辅导员林芷羽表示,80年前,无数革命先烈怀揣“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赤诚信念,以血肉之躯铸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长城。如今,硝烟虽已远去,但历史的回响永远激荡人心,伟大的抗战精神仍是激励我们青年一代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源泉。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辅导员,我们自当传承这份赤诚与坚韧,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用青春的担当守护好这片先辈们用鲜血浸染过的土地,让“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代代相传。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苏梦钒表示,阅兵场面气势如虹,大国重器跨越式发展、集中亮相,令人热血沸腾,自信自豪的同时更感重任在肩,催人奋进。我深刻体会到伟大抗战精神跨越历史时空依然闪耀着璀璨光芒,这场阅兵不仅是一次视觉震撼,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课。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河大青年,今后我会把这份感动化为动力,砥砺奋进,将来用知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付荣丽表示,作为河大学子,这场阅兵让我深切体会到肩上的责任,更加意识到今天的和平是当年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对我们青年学生来说,此次阅兵是一堂最好的思政课。它教会我们的不仅是“铭记”,更是“传承”。这场视觉与心灵的震撼将长存心中,激励我们在新的征途上勇往直前,以专业学识报效祖国,为学校和祖国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