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暑期以来,生命科学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术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创新思路、顶层谋划,以生物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构建“基础技能—工程思维—产业认知—创新实践”四维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充分利用“小学期”培养环节,以实践“大课堂”融入育人全链条,开展系列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活动,持续深化新工科、新农科建设,推动专业实践与思想教育、劳动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机统一,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产业视角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探索路径。
分层递进:打造全链条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不同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构建梯度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6月25日—7月4日,58名大学生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开展为期10天的金工实习,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习划线、锯削、锉削、钻孔等基础操作,在机械加工实操中感受劳动的科学性与技术性,深刻领会“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专业理念。
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
与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校企互动”育人模式。7月,2022级卓越计划实验班赴成都英德生物医药设备有限公司、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龙头企业,通过“制造—应用—研发”应用实践,深化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理解。实践中,学生零距离观摩20吨不锈钢生物反应器的20余道生产工序,围绕疫苗生产工艺优化等课题开展专项研讨,提升大学生对创新技术转化的认知。
价值引领:厚植工匠精神与科学素养
学院注重将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国家需求紧密结合,长期坚持将劳动教育和价值观塑造贯穿实践育人全过程。7月,43名生物信息学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分别前往北京百奥华兴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等企业开展专业实习,同学们亲身感受基因组选择模型实践和多组学数据库开发项目,认知科技农业的发展前景,深刻体会“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专业理念,培养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
未来,生命科学学院将继续完善“校企协同、项目驱动、能力导向”的育人体系,通过持续优化“四维一体”实践育人模式,为生物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注入新动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产业视角、创新思维和国际竞争力的生命科学卓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