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5日是《新青年》创刊110周年纪念日,上午9点半,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河南大学近现代中国研究院院长陈平原教授应邀到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作了题为《为何以及如何与〈新青年〉对话》的专题讲座。我校原党委书记、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关爱和教授与谈交流,讲座由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张宝明教授主持。
在讲座中,陈平原教授系统梳理了《新青年》的研究现状,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相关研究历程。他表示,今年正值《新青年》创刊110周年,作为一名专业研究者,深感有必要对此作出学术回应。他特别指出:“无论在过往还是当下,如何在政治史、思想史、文学史与报刊史四重脉络的交融中,审视《新青年》这一经典刊物,理解其运作机制并阐释其文化与文学价值,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开拓的研究方向。”
在交流对话环节,关爱和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分享了聆听心得。在回顾《新青年》历史贡献的同时,他鼓励新时代的青年学者,要继续发扬“新青年”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张宝明教授总结指出,本场讲座既是一场向经典致敬的学术活动,也是一次历史的重访与回响。《新青年》多元思想的造化和孕育留给了我们“说不尽”的空间,在新时代下,尤其是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今天,与《新青年》的思想对话不仅有助于我们重识“来时路”,同时对于我们未来道路选择提供了历史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