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4日,中国(西太平洋地区)慢性心脏疾病长期康复与艺术治疗河南分中心揭牌仪式暨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淮河医院举行。国际知名艺术治疗专家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教授(Wolfgang Mastnak)、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杨建设教授一行来访并开展学术交流,淮河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第二临床医学院(淮河医院)院长左克强,第二临床医学院(淮河医院)副院长石贞玉,第二临床医学院(淮河医院)副院长马静,以及康复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临床科室负责人与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会。会议由石贞玉主持。
石贞玉代表医院对马斯特纳克教授及杨建设教授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心脏康复不仅是一项医学任务,更关乎患者生命质量与心理重建。本次会议以“现代化新体系建设与多学科融合实践”为主题,聚焦艺术治疗与自我护理在心脏康复中的创新应用,旨在探索从传统治疗向全面赋能转变的全新路径。
马静介绍了淮河医院的发展概况,表示康复医学科作为河南省和开封市康复医学联盟的重要成员单位,目前已形成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为特色的康复模式,艺术治疗与心脏康复的深度融合,不仅拓展了传统康复的内涵,也体现出显著的人文关怀价值,期待此次交流能够推动科室边界的重新思考与多学科融合发展。
在学术报告环节,马斯特纳克教授作题为“长期心脏康复、自我护理和艺术治疗”的专题讲座,系统介绍了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治疗方式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案例,为心脏康复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杨建设教授分享了题为“固有生物纳米限域与肿瘤转移调控”的研究成果,从生物物理与基础医学角度探讨肿瘤转移调控机制,拓宽了多学科科研视野。
与会人员围绕艺术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疗效评估、跨学科协作以及肿瘤防治前沿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随后,左克强与马斯特纳克教授共同为“中国(西太平洋地区)慢性心脏疾病长期康复与艺术治疗中心—河南分中心”揭牌。
左克强表示,面对医疗事业新发展阶段,淮河医院坚持走差异化、国际化道路,强化学科群构建与跨界融合,该中心的成立是医院对接国际前沿、提升区域医疗影响力的关键举措,并鼓励年轻医师和科研人员坚定信心、持续深耕,“将形式落地为内容,让合作沉淀为成果”,医院将持续推进国际交流,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指导,搭建高水平的常态化学术平台,切实服务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