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速递  >> 正文 选择字号【

环境与规划学院邀请两位专家作学术报告

【新闻作者:李怡静 金登峰   来自:原创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刘春霞   】

4月6日、7日,我校金明校区环境与规划学院报告厅学术氛围浓厚。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菊新,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士君应邀来我校作了题为“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和“中国城市规划研究现状与展望”的报告。

6日,曾菊新以《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空间经济:系统与结构》三本著作为切入点,结合2005年7月3日《文汇报》一篇题为“大家夸春天好,你能说不好吗”的报道,解读了什么叫问题意识,并指出,完整的问题意识包括发现问题、界定问题、综合问题、解决问题和验证问题五个环节。鉴于当前加强“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曾菊新就“怎样加强问题意识”予以解答,他说,要增强问题意识,要有科学的怀疑意识,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揭示理论自身矛盾而提出问题。随后,他提出治学成功的三要素:悟性、激情和勤奋,以此来勉励治学者。

7日,王士君通过比较传统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与现代城市整合发展的不同,提出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存在有序与无序的状态。而现代的城市整合发展正是出于谋求经济等方面的共同利益及改变无序状态的目的,在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在谈到城市之间的整合发展时,他说,这个过程存在碰撞、磨合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找到合适的节点,选择合适的机制,整合各方优势,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曾菊新,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院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和《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的编委。

王士君,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点负责人。

录入时间:2010-04-09[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