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速递  >> 正文 选择字号【

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

【新闻作者:生命科学学院   来自:本站原创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刘春霞   】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实验室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和学科基础,近期,生命科学学院和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学校、研究生处和科研处的支持下,利用目前实验室在功能基因组学领域所取得的技术优势,邀请近20名国内外著名专家来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并探讨进一步的合作。

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的专家包括英国兰开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Alistair M. Hetherington教授;著名生物化学家,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友尚院士;分子遗传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副校长张义正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韩兴国为首的9名我国植物生态学界的著名学者;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张建华教授;美国Salk研究所植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中心王学路博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高级研究员苏珮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细胞生物学系鲁风民博士等。

Hetherington教授是国际著名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曾担任国际著名杂志New Phytologist和Journal Experimental Botany杂志主编,Lancaster University生物和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他所作学术报告 “保卫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系统” 详细介绍了该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并预测了其未来可能发展方向。在参观了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后,Hetherington先生非常赞赏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近年来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并表示愿意与实验室在联合申报欧共体第六框架科学研究项目、联合举办保卫细胞信号转导国际高等会议(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以及共同合作开展保卫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合作。相信这对于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拓宽筹措研究经费的渠道会提供很好的基础。

张友尚院士是我国胰岛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完成者之一,他所做题为“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学术报告,以自己研究经历阐述了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张义正教授从RNA组学角度阐述了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的关系。韩兴国、董鸣、蒋高明、倪健等7名博士和周凌云研究员就现代生态学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概述。同时这些专家就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博士点的建设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博士点的申报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生命科学的发展依赖于研究技术的进步,应邀来访的几位活跃在国际生物学前沿领域的生物学家张建华教授、王学路、苏佩、鲁风民博士等几位年轻的生物学家,就他们在香港、美国等国际一流实验室的所进行研究工作、相关领域国际前沿学术动态作了报告,而且就这些研究领域内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的技术动态和实验室的师生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为实验室的技术发展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帮助。

学术交流和合作是学术发展的动力,更是学术创新的基础。通过与这些国内外一流生物学家开展的交流和合作,必将为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学科博士点建设和申报、实验室先进的技术体系的形成、造就一流的学科提供了良好学术环境和支撑。

录入时间:2004-12-16[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