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书籍史视野下的近现代图书馆史研究”学术会议在我校举行。会议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图书馆承办,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河南大学副校长张礼刚、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程焕文、河南省高校图工委主任崔慕岳、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图书与图书馆史研究专业组副主任顾烨青分别致辞。张礼刚介绍了河南大学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交流互鉴、共同进步,更好地传承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程焕文肯定了专业组成立二十年来在推动图书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的成绩。崔慕岳指出会议成果对理解图书馆发展规律、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顾烨青则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背景,强调研究图书馆在民族危难时期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开幕式由图书馆馆长李恒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程焕文教授以《抗日救亡中的图书馆人精神》为题,通过杜定友等人在抗战中保护文献的事迹,阐释了“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精神内核。姚乐野教授探讨了历史档案在近代图书馆史研究中的价值,介绍了四川大学团队在相关档案整理与研究方面的进展。姚伯岳教授系统论述了“古籍文化”的内涵及其与保护工作的关系。王沛梳理了近代藏书家在古籍保护中的贡献。李恒分享了河南大学图书馆在抗战期间护书传薪的感人历史。
专题报告环节,22位学者围绕书籍文化传播、知识生产、文献保护、图书馆史理论与史料整理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报告发言既有宏观理论建构,也有微观个案剖析;在深耕传统史料之外,也尝试使用新材料、新方法,呈现出鲜明的问题意识、多元的方法路径和丰富的史料基础。
闭幕式上,顾烨青作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会议成果,并感谢承办单位的辛勤付出。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图书馆的珍藏室、传统文化技艺体验中心和馆史馆情室。
本次会议以书籍史为视角,突破传统研究框架,从知识生产、文化传播、社会网络等多维度探讨了今后图书馆史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向。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推动图书与图书馆史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