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原创美文  >> 正文 选择字号【

一帆风顺,正道直行----卢克平在2019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新闻作者:卢克平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刘旭阳 】

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

又是一年春风桃李,又是一季毕业离别!今天,我们在此隆重集会,欢送又一批河大毕业生踏上新的人生征程。首先,我代表学校,向2019届全体本科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成长成才付出大量心血的教职员工和家长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几年来,你们用最宝贵的青春,与河南大学演绎了一场美丽的相遇;河南大学用最丰厚的文化,与你们创作了一场经典的传承。这些天,你们深情拥抱明伦街85号,动情凝视那些时光雕刻的建筑,用心做好和母校道别前的20件事,把往常的点点滴滴镌刻在记忆深处;你们穿着学士服,把最美的身影定格在大门前,把最深的眷恋吟唱在校歌里,把最真的祝福献给美丽而又“唠叨”的辅导员;你们把千年的铁塔、百年的礼堂、明清的城墙、清朝的贡院全部装进记忆的行囊,把母校的一草一木都列为珍宝永久珍藏。对你们曾经“吐槽”的那些地方——没有空调的宿舍、“最费鞋”的篮球场,以及下雨天的那段泥泞路,母校感到遗憾的那些地方,或许,你们都选择性地淡忘了,却仍然是我的痛。我不禁想起电影《老师·好》中那句真挚的告白:“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痛苦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

今天的毕业典礼,既是你们学海泊岸的加冕盛典,也是你们事业扬帆的启程仪式。你们每一位都是河南大学的代表,承载着母校的荣光,代表着母校的形象,展示着母校的梦想,续写着母校的辉煌。惜别之际,我借我们河大校训的几个字,谈谈我对大家的希望。

校训“明德 新民,止于至善”,取自儒家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简言之,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培养人良好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选取这八个字作为校训,展示了前辈学人强烈的文化自觉与精神担当,我们的校训也因此被誉为最富民族特色、民族气派的校训。1936年10月,我校南大门落成,学校用柳体金字把校训镌刻在大门内侧的门楣之上。自此以后,一代代河大人铭记校训、守望校训、践行校训,并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使校训所蕴含的大学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成为河大人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校训的第一个字是“明”。可作明智、明辨、明理之解。即英文的“wise”,也就是智慧的意思。一个拥有智慧的人,就是一个可以分辨是非对错、更好地认识自己、成就自己的人。你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会有许多事情要决定,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责任要担当,朝哪个方向走,做什么?怎么做?面对不同的认识与环境,你是人云亦云,还是秉持坚守?回望母校一个多世纪的岁月篇章,一大批治学之师、卓越之士用不同的方式为我们作了解答。其中就包括饮誉海内外的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他提出了人生的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也许,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自然与功利的属性,但河大人更应向往与追寻道德与天地境界,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识和坚守。希望你们能在感悟和思辨中明人间之道理、社会之法理、宇宙之真理,做一个明达世事、明辨是非、明察秋毫、明白事理的明白人。

校训的第二个字是“德”。可作德性、道德、德行之解,即英文的virtue。从河南大学走出的毕业生,首先应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有一个人,她70岁从大医院退休后,又受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出诊6天,28年从未间断。她84岁高龄时,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为中国年龄最大的注册志愿者,并先后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在她98岁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坐诊看病,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我该走了”。央视这样评价她:“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她就是我们河大1944届毕业生——胡佩兰女士,名列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一个老师,五十年如一日,照顾母亲,守候妻女,备尝艰辛却从未抱怨。在困境中,他是家庭的靠山;在苦难前,他是家人的温暖。他的善举感动了河大园,感动了社会各界,他就是我校的离休教师——黄魁吾教授。有一位校友,在其捐建的河大郑州龙子湖校区大门落成之际,再次捐资1000万元,设立 “河南大学向阳基金”。他说:“我从妈妈的怀抱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从河南大学走向了社会。我对母校真正的情感就像对妈妈,这就是我的母校情结”。他就是河大1984届毕业生——刘向阳。作为河大的毕业生,希望你们永远秉持向善之心、孝顺之心、感恩之心,做一个有德之人、明德之人、高素质讲奉献之人。

校训的第三个字是“新”,即英文的“innovation”。这里理解为创新、革新、维新。《诗经》有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河大人更是善于创新之人、乐于求新之人。我们有一位师长,一生追求科技创新,享受着科研带来的乐趣;一生博学慎思、笃行达善,不停地攀登科学的高峰。他带领团队破解了我国制造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运动机构特殊工况运行的技术难关;他参与了人造卫星的研制,为我国“两弹一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成功研制了数十种性能各异的特殊润滑材料和民用润滑材料,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就是“两弹一星”功臣、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党鸿辛教授。国防科工委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没有党鸿辛先生的贡献,我们的卫星就上不了天。我们有许许多多河南大学人,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创新之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希望同学们勇于打破思想禁锢,敢于打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日日新,又日新,做求是求新的河大人,做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之人。

校训的第四个字是“民”,即英文的“people”。可作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解。河大培养的毕业生,要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也就是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河大人历来有教育报国的光荣传统。抗日战争时期,河大师生用3000个日日夜夜烽火连天里的坚守,2000里路风风雨雨战争硝烟中的执着,履仁蹈义、兴学救国。1939年到达豫西深山里的小镇潭头后,广大师生睡在茅庵之中,借用庙舍上课,就着油灯学习,把上神庙改为资料室,把菜园子辟为园艺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宣扬民主科学,播撒文明种子,赓续文化命脉。他们用家国情怀托举时代使命、以责任担当背负历史重任的行为所彰显的爱国报国精神,照亮了那个灰暗的时代。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今天,我校王立群教授成为央视百家讲坛的“常青树”,他数十年如一日普及传统文化,在引导国人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从容。你们以及你们的学弟学妹们,今年已有50多人报名参军,他们将用所学知识筑牢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不仅是河大人的历史使命,更是河大人的责任担当。希望你们秉承这个光荣传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之中,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的河大人。

同学们,这样,“明德新民”这四个字分别对应的wise、virtue、innovation、people四个词,取其首字母便可简化为W-Vip,即我们心中的Vip;或者是Very Very-Vip,即非常非常重要的人。我们的校训就是如此富有深意!当然,这是我的联想,也是借用校训谈的对大家的希望。可能有点勉强,却是真诚的希望。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从来都是并将永远是母校的W-Vip,祝愿你们成为社会的Very Very-Vip,国家的Very Very-Vip,人类的Very Very-Vip!

同学们,十年前,习近平同志莅临我校视察,勉励青年学生把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建设祖国的高素质人才。前几天,省委王国生书记用一整天的时间来校调研,嘱托青年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截至此时此刻,你们已在河南大学度过了一生中最愉快、最幸福、最难忘的一段青春岁月,已经具备了行走天涯的智慧和力量!明天,你们即将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门楣下走向社会,希望你们能够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做一个明事理的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做时代的引领者,做祖国的建设者!做新时代“明德 新民”河大人!

祝愿同学们在新的征程上,情有所属,业有所成,一帆风顺,正道直行!

    谢谢大家!

录入时间:2019-06-06[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